找到相关内容859篇,用时12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护生与护心——《护生画集》的生态伦理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理论依据:“华严经言:心如工画师,能出一切象。”而弘一大师也正是由华严宗进入佛教的,华严宗的创立所依据的《华严经》同主张法唯识的唯识古论有着密切的渊源。因此,《护生画集》突出强调了慈悲心的培养对于...表明了慈悲心的培养对万物和谐以及太平社会形成重要作用:“至仁所感,猫鼠相爱”(《解放》),“慈心感物,有如韶武”(《老牛亦是知音者,横笛声中缓步行》),“凤鸟来仪,兵戈不起,偃武修文,邦庆喜”(《凤在...

    王振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23160366.html
  • 明代藕益智旭的儒释圆通思想

    三圣同体。他以佛理释儒道,著《大学直指》《中庸直指》等,认为“若以三界唯心,法唯识而论,不独三教本来一理,无有一事一法不从此心所建立”。“三圣无我之体,利生之用皆同”。他甚至认为孔子、老子是佛的化身...不生灭之理,命指虚妄生灭之原,性为生灭与不生灭和合而成为法之本。故率性行道,由性体显用则可善可恶,为善是君子之道,为恶是小人之道。然而性无所谓善恶,没有善性恶性之分别。圣人深达万事无性缘生之理体,...

    大 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54960576.html
  • 唯识学--转识成智的理论和方法

    境界来得真实。因此,整个唯识,这是因瑜伽行者在禅境中证到世界的一切皆是自心之所变现,由此证境而坚倡法唯识之说,故此,"诸法唯识",乃是由许多修行人由直接的证验而产生出来的一种坚信。  二、唯识是一门...为主,第七、八识是属於潜意识的范围。但第七识是意识之根,第八识是宇宙法的本源,无疑义的是第六识的活动一定受到第七、八识的影响。  第七识名为末那识,末那二字,是梵语的音译,义译为意,但恐与第六识混淆,...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62860605.html
  • 义玄祖师简介及其禅风

    殊胜自至。道流!只如自古先德,皆有出人的路。如山僧指示人处,只要你不受人惑。要用便用,更莫迟疑。如今学者不得,病在甚处?病在不自信处。你若自信不及,即便忙忙地,徇一切境转,被他境回换不得自由,你若能歇得念念驰求心,便与祖师不别,你欲得识佛祖么?只你面前听法底是,学人信不及,便向外驰求。设求得者,皆是文字胜相,终不得他佛祖意。莫错!诸禅德,此时不遇,劫千生。轮回三界,徇好境掇去,驴头肚里生。道流...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83460726.html
  • 佛教《三字经》略解之佛法概论篇

    学派认为是确实存在的,且对宇宙人生的流化变异至为重要。“法唯识”,接照唯识学派的观点,整个世界(包括有生命的众生和无生命的万物)都是由识所变现的,而变现一切的主要根源便是...,现在比较通行的还有《佛名忏》和《慈悲水忏法》也属同一类忏悔法。   修习止观的忏法创始于智顗大师,该法有比较严谨的组织程序,总有十条:一、严净道场;二、沐浴净身;三、以三业(身、口、意)供养;四...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00460821.html
  • 唐玄奘及其佛经翻译

    ;意为“相应”,原指通过止观思悟佛法真理的修行方法。唯识学派提倡以瑜伽现观体认“法唯识”,故被称为瑜伽行派或瑜伽宗,其学者也被称为瑜伽师。以《解深密经...rdquo;(约631—636)   摩揭陀国那烂陀寺在今印度比哈尔邦巴特那以东的巴腊贡,建筑宏伟壮丽,内分八院,“僧徒主客常有人,并学大乘兼十八部(按,十八部皆为小乘),爱至俗典...

    杨曾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60761214.html
  • 试论玄奘学说在近代中国的复兴

    一切(包括人类的自我)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由人们的意识变现出来的,即所谓“唯识所变”。因而提出“三界唯心”、“法唯识”的理论。...旅程5里,所闻所履138国。他在中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的当时佛教最高学府那烂陀寺,从戒贤学习《瑜伽师地论》、《顺正理论》、《显扬圣教论》、《对法论》、《集量论》、《中论》、《百论》、《俱舍论》、《大毗...

    高振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10461482.html
  • 关于佛教研究方法论的几个问题

    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而在当时也是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的。盛行在我国唐代的唯识宗,谨守从印度传来的佛教思想,也是不主张尊奉人格神和崇拜偶像的。它以“法唯心”、“法唯识...唐武宗灭佛,佛教称之为“会昌法难”。据《唐会要》记载,这次灭佛,共废毁大中寺院4600多所,小的庙宇4多处,勒令僧尼还俗26多人,没收寺院良田数千万顷,解放寺院奴婢15人。这对...

    高振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15761539.html
  • 荷泽宗与洪州宗

    ZW)〗黄檗断际指出:“三界唯心,法唯识,此犹是对外道邪见人说。”〖ZW(〗《宛陵录》,《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二卷第四册第228页。〖ZW)〗的确,有时候“即心即佛”是作为一种方便法门提出的,...中,处处充满消除心识的倾向。  黄檗希运明确说道:“法唯心,心亦不可得……凡人多不肯空心,空落于空,不知自心本空。”〖ZW(〗《传心法要》,《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卷二第四册第215页。〖ZW)〗,...

    聂 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20261545.html
  • 圆瑛大师与七塔寺

    由此产生而生灭。佛教又说,法唯识,整个世界万物都是由于心识的波动而存在了。这就像当年六祖慧能在光孝寺里看见僧人之间就风动幡动发生争论时,指出“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心动”...香火开始转盛。   同治二年(1863),慈运37岁。他离开永宁寺到寿寺居住。当时万寿寺只有斜立三间房屋,不蔽风雨,败椽破瓦,令人心寒。慈运法师坚信只要心诚,没有做不成的事情,于是他到处化缘,全身心...

    黄夏年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21161553.html